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春季论谈第二弹——乘兴而来,满载而归,论谈拾锦,自信回归

 二维码 1714
发表时间:2018-04-28 09:14作者:市政分院来源: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网址:http://www.yncityplan.com

乘兴而来,满载而归。2018年4月20日,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二届春季论谈“文化自信下的城乡未来”如期举行,圆满结束。


论谈致辞




论谈开始,张晓洪书记为论谈致开幕词,王珂副院长、刘永根副院长分别为论谈致辞。


论谈主持




由我院副院长、总工任洁、市政分院总规划师程静担任论谈主持,为我们带来精彩的点评。



大咖来袭

顾奇伟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老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云南省工程设计大师


自信,我也在想什么是自信?自信实际上是自尊、自强、包容、包括自省。


张尚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自信肯定不是盲目的,所以不断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点,我们也要有更宏观的视野,有历史的角度,有未来的角度,还要有全球的视野。


朱良文

原云南工业大学建工学院院长、教授、昆明本土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

要让充分了解文化的人来做云南的事,那么云南的城乡才有希望。


袁奇峰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


与其说“文化自信促进中国城市的发展”,还不如说“努力的培育文化自信”去促进我们美好城市的建设。


百家梦谈

演讲人:任洁

从“相土尝水”到“四素同构”





——漫谈文化自信的底气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于光辉灿烂的五千年传统文化孕育的中华文明,而其中聚落(城、镇、村)的营造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的影响更是独树一帜。报告从伍子胥“相土尝水”的苏州阖闾大城到哈尼人民“四素同构”的红河哈尼梯田,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古人的智慧,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当然,唤醒传统文化之魅,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结合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加以创新和应用,才是目的。希望古人的智慧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更希望我们能在这些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当代案例。

演讲人:程炼

文化征途,自信回归

探讨文化自信时代下的规划精神




中国文化经历几千年的漫漫征途,终于迎来新时代背景下的自信回归。“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论者节选其中一段,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岁月分为三个时代,讲述其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口号、行为和建设,引发大家共鸣。大到宏观国策,小到微观设计,文化自信都是“根”与“魂”,是推动社会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城乡规划工作者在规划设计当中要自始至终坚守文化根源,坚定文化信念,走正确的文化自信之路!


演讲人:王若镤

用时代的语境讲中国故事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至今,无论是古代“道法自然”等朴素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是新时代引领人类新的生活方式的最新科技成果,无一不在彰显中国文化的自信。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因文化自信的缺失或被误读,导致现阶段城市建设的出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本文以故宫改造和乡愁空间设计为例,探讨在新时代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文化自信的正确体现方式,引导城市向更好的未来发展。


演讲人:康忠学

城乡未来
形神有别

——城乡应该有什么样的未来?

风貌上可识别---形体有异;精神上可区别---神魂不同。

如何构建形神有别的未来城乡呢?

正向地域主义思想与逆向地域主义思想可作为规划设计的指引。

正向地域主义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域主义思想。“传承”与“革新”可以成为我们的心法和技法。

逆向地域主义何解?或许成为我们创作设计思想的另一扇窗!


演讲人:杨凯

倡导以空间研究为导向的城乡文化空间复兴

当前城乡发展表现出强有力的空间复兴思潮,空间规划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抓手,空间成为城乡规划学科的核心内容。



我将结合我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学习心 得,与大家谈一谈有关文化、空间及其复兴的话题。本次报告将从国际空间的研究主线梳理开始,以滇西北三个旅游古镇为个案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空间规律;并讨论新技术、新环境下城乡空间面临的挑战;以及在现有制度环境下,建议通过非正式规划途径促进城乡(文化)空间的复兴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演讲人:艾迪航

规划工作者的社会学观点

在规划中,尤其是涉及文化保护或展示当地文化内容的规划,应当更多考虑社会学研究内容的注入,把文化作为一个不停发展变化的活体来看待,技术手段是营造更好文化生存空间的措施。



社会学研究从文化对社会生活构建的影响入手,可以让规划工作者从一个侧面了解文化对社会物质资源的需求和资源分配的影响,从而让规划工作者不单纯关注“文化现象”的保护。从新的角度参考规划技术措施选取与应用的方法。

演讲人:杨永斌

守望大地、振兴乡村

——文化自信下的乡村规划



报告分过去、现在、将来三个阶段,探讨乡土文化与乡村规划的互动完善,以规划案例的方式进行展示(在文化特征、使命分析的前提下)。对于乡村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老物件及传统空间合理打造,留住乡情、反哺发展;对于规划落地与当前主流运营文化冲突的现状,通过产权关系明确,完善规划、支撑发展;面对未来树立“坚守乡土本色、合理嫁接(乡土资源+艺术+产业+科技等)”的文化内涵,搭乘“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快车,实现乡村振兴。


演讲人:杨霖霞

厉害了,新四大发明

回来了,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文化信仰越来越不足并在不断减弱,本土文化的自信在不断减弱甚至丧失。古有四大发明,现有新四大发明在很多方面都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总是当下的写照,报告以最近网上热议的话题——新四大发明为契机,阐述了对新时代、新文化下新四大发明的认识及其对城乡发展的影响。随着科技发展,中国诞生了更多引领世界瞩目的制造和技术。未来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资本涌现更多的“新四大发明”,引领世界发展。我们的文化自信回来了!

演讲人:刘作燕

乡村规划中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报告从乡村规划中“文化自信”视角出发,论述如何围绕文化挖掘与文化传承,重塑乡村地域文化信心这一主线,从乡村文化彰显、产业转型、环境改善等方面着手,探索乡村规划中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西双版纳曼掌村与德宏等相村作为云南省典型的民族文化村落,虽然同为傣族文化特色村,但由于两者存在地域上的差别,在彰显文化自信时,不可在规划方法上拷贝复制,本次研究从两村的共性和个性出发,展现村庄规划如何挖掘文化特色,重塑文化产业与特色主题,以文化自信振兴村庄发展,本研究为乡村规划中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实践参考价值。


演讲人:曹南薇

绿春哈尼文化与城市特色营造探索



本着改善县城风貌同质化、强化吸引力、整理县城空间、梳理城市名片,以及结合东部新城建设打造哈尼新城的目的,进行特色专项规划以及绿春削峰填谷后平整出的场地进行东部新城建设规划。在此背景下,如何发展哈尼智慧?作为哈尼族圣城的绿春,如何展现哈尼文化、发展哈尼营城智慧?

文化是什么? 对于东部新城应该展现的哈尼文化,应该是2.0升级版的哈尼文化——

是与自己、与别人、与自然为善。

是风俗、是庆典、是特殊事件、是居民的生活、是游客的生活、是对美丑的判断标准。

是产业、音乐、文学、观光旅游。

是引导文化发展的政策,是文化投资。


演讲人:朱长友

多维视角下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云南的传统村落具有量大面广、特征浓郁、贫困封闭等特点。针对这一类典型聚落,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也有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创新产业发展模式。2、创新村落保护体系。3、有效的制度保障。4、科学的规划引导。从实用性规划到跟踪反馈,建立动态保护机制,及时纠偏纠错。


演讲人:徐方妮

“乡村的华丽转身”

——以《上蒲草村阿诗玛民族文化农庄建设规划》项目为例



在当下,传统乡村如被抽取了灵魂的躯壳般被遗弃,中国人花了数千年构筑的乡村被当成一块“鸡肋”,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没有构成和谐相处的心理和思想的平衡机制,形成了精神瘸腿。石林县上蒲草村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有着阿诗玛文化的彝族村落,规划试图通过注入文化以唤起乡愁,振兴乡村。在重振乡村中提出“文化场景化、文化产品化、文旅一体化、文化实体化”的四“+”策略,为民族村落加一砝码,助力城市和乡村的天平平衡。

演讲人:刘俊宇

迎合还是坚守

——文化价值观重塑




曾经的香巴拉深处有着《消失的地平线》中的世外桃源,有着传统建筑、至上的信仰、多彩的自然风光和那一群坚守着的人,旅游的一阵风吹过,带来茶马古道的马蹄声和湿地湖泊上的划船声,人民实现经济的飞跃,却带走了文化的信仰,文化的价值观也随之变化,一味的模仿、迎合、急功近利,让人失去千百年来坚守的那一段文化的自信,只想在当前“消费经济”中追逐利益。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地方还处在“未育”阶段,城乡规划作为一类手段虽然微薄,但也应该留住最后那点点文化。

演讲人:赵艺

知者有畏——城乡建设中文化的反省与自觉





规划师是城市工匠,城市与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躯体与灵魂,在现行规划编制体系中,人们更多关注了城市建筑等物质性环境,对“人”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感知体关注较少,导致许多城市成为“连锁店”。人是感知理解文化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形态展现核心,城市规划中,不能单单只是从建筑、博物馆等物质形态表达展现文化,更应该从空间、时间、人三个不同维度,对文化进行深度考量,让更多非物质文化形态元素在城市规划中重现活力,适应时代节奏,让城市成为有温度、温情、温馨的空间。

演讲人:付耀

基于文化视角的特色小镇规划——以香格里拉月光城特色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香格里拉月光城特色小镇的规划正是基于文化的视角,将地域特征中的空间结构、文化根基、建筑要素和软环境营造四个方面落实到特色小镇规划中,围绕特色文化和特色产业,坚持文化、产业、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再现香巴拉文化底蕴、体现藏族建筑特色,通过文化挖掘和特色传承,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打造独具文化韵味的国际一流藏式特色小镇。

演讲人:蒋文杰

城乡建设的需求层次与文化



城乡建设具有“生存优先、经济优先、质量优先、人格优先”四个需求层次,在每个需求层次下,文化的介入又各有差异。文化以其时间性、空间性而体现出差异化、多元化;又因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在服务于生活的同时具有商品性。



城乡建设中应针对不同的文化采取不同的策略,论题试图探寻在不同目的的城乡建设活动中文化的合理介入。


在线直播



本次论谈还进行了实时直播,无论你是在出差的路上,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未能到场,都能和我们“坐”在一起,通过弹幕各抒已见,共享论谈精彩瞬间。


论谈剪影

现场精彩瞬间~


策划团队

掌声送给默默付出的小蜜蜂们~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网络图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