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更新模式实践探索——以鹤庆县文庙公园规划为例 二维码
441
鹤庆县文庙公园位于云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云鹤古街的西南区域,是鹤庆府城文化的核心构成,作为民生工程项目,其规划建设对鹤庆具有重要意义。鹤庆县文庙公园规划从文化保护传承及城市发展两个视角出发,通过探索适合云鹤古街的整治更新模式,形成了集文化展示、居民休憩、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展示城市形象与活力的窗口。本规划实现了历史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传承,成为鹤庆城市更新的亮点,为同类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作者:覃伟图1鹤庆文庙公园规划鸟瞰图 一、项目缘起鹤庆文庙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原鹤庆一中内,受学校使用原因,文庙保护受到一定影响。在文庙建筑群周边分布有图书馆、礼堂、教学楼、教师宿舍等众多现代多层建筑,这些现代建筑的围堵不仅严重影响了鹤庆文庙的历史轴线序列和整体风貌,而且还限制了对鹤庆文庙建筑群和环境的系统保护。同时,从中学日常教学使用功能来看,此场地空间受限,不能满足其教学使用需求。因此,无论从保护角度还是民生受益角度看,将鹤庆文庙区域改建为公园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图2云鹤古街保护范围及历史文化资源点分布图 图3 鹤庆文庙现状建筑分布图 二、项目修复整治措施规划通过挖掘鹤庆古街历史文化脉络,分析鹤庆文庙历史沿革和周边武庙、富贵巷、水阁凉亭、古城墙等历史建筑及历史遗迹,以及周边商业业态进行规划布局。以“在鲜活的古城记忆中承载现代生活;恢复传统木座构架,原汁原味地恢复历史建筑;尊重并恢复街巷和院落体系;保留所有原有区域建筑细部”的构思方案,最终达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绿地特色提升和城市历史文脉传承三者紧密结合的目标。1、尊重文庙礼制空间结构,植入现代多功能空间布局。规划迁出鹤庆一中,恢复文庙礼制空间,重现作为鹤庆八景之一的“元化晓钟”。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加大开放和展示的力度,使文庙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并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实现鹤庆文庙的合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规划区整体向以“集居民休憩、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教育展览”为核心的功能转变。其间设置特定区域,专门用来展示一些早已失传或将要失传的古老艺术和文化。 图4鹤庆文庙历史沿革格局演变分析图(部分年代) 图5鹤庆文庙格局分析图 2、保留鹤庆传统建筑形式和风貌,唤醒鲜活的古城记忆和情怀规划通过实地走访、与公众座谈、向传统工匠咨询,保留白族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在公园内依据古城建制,还原城墙遗址,依托鹤庆旧景布局公园景观,在鲜活的古城记忆中承载现代生活。 图6城墙遗址恢复后实景拍摄图 3、研究古城街巷、院落体系,站位古城全域进行功能组合和环境布置规划通过查阅并研究云鹤古街街巷、院落,梳理文化发展脉络,尊重古城肌理,从古城全域视角进行功能组合和空间布置。规划保留原有街区的古城肌理、建筑尺度和空间结构,营造疏密有序的公共开放空间,增加公园绿地改善环境品质,形成公众活动中心,融入现代生活,赋予古城新的城市功能。 图7鹤庆文庙周边历史资源分布分析图 4、就地取材有机更新,“规划+施工”全过程参与,开创修复整治新模式规划将原有建筑构件,包括门窗、门头、斗拱、装饰壁雕、彩绘等尽可能地在修复整治中加以完全利用。景观设计中尽量保留规划区内原有树木,采用乡土树种,实现在地景观的营造。同时规划设计人员参与到施工的全过程,保障规划落地。 图8 鹤庆县文庙公园施工前后对比实景图 三、实施效果鹤庆县文庙公园建设项目包括绿化景观工程、市政工程、夜景亮化工程等。主要单体建筑有城墙、四合院、牌坊、玄化晓钟亭、休憩亭、灯光球场、学山绿化美化工程、景观通道、服务管理用房等。目前项目已实施完成并投入使用,成为鹤庆县文化活动交流中心与城市形象展示窗口,得到了公众的一致好评。 图9 鹤庆县文庙公园建成实景图及公众号好评截图 四、结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要素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既要在接受严格管控的情况下对历史文化要素进行保护,同时又要满足当下各方使用者的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更新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鹤庆县文庙公园规划建设是城市更新工作在历史文化街区领域的一次探索性实践,本项目强调协调历史元素与背景环境、空间形态与内在格局、物质环境与人文内涵的整体关系。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将片区的发展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相结合,使历史文化街区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与现代生活需求紧密融合。希望此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能为其它同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更新提供一定借鉴。 项目名称:《鹤庆县文庙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部门:城市规划市政设计机构项目成员:刘鑫、浮宇涛、覃伟、杨霖霞、达俊文、李杨洋、段彦婕、陆添明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声明: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www.ynghy.cn/h-nd-1054.html
|